氣沉丹田 廖禎祥揮毫如練拳 曹麗蕙 |2021.02.26 語音下載 142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廖禎祥行書作品〈蒸蒸日上〉。圖/廖禎祥提供 廖禎祥行書作品〈華嚴經偈語〉。圖/廖禎祥提供 廖禎祥畢生精研書法與太極,為當代書拳俱臻、成就極高的書法家。圖/廖禎祥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中國功夫,太極拳等武術拳法也好,書法、打坐等靜態功夫也好,最要緊就是氣沉丹田,沒有氣沉丹田,任何外在形式功夫,都只是枝微末節、花拳繡腿,什麼也沒有。」九十五歲、白鬚冉冉的廖禎祥,聲若洪鐘道破書拳二道的精髓,讓人見識他學書八十載、學拳七十載的功力。廖禎祥一九二六年出生於基隆,就讀台北商校時承日籍教師秋田心光啟蒙書道,後從澹廬書會創辦人曹秋圃習書法,並為鄭子太極拳創始人、五絕老人鄭曼青最後一位入室弟子,壯年之時已是享譽台中日書壇的書法名家,更曾獲中國書法學會第一屆「書法薪傳獎」。不誠無物從筆端傳達真性情「平生我最關注兩樣東西,一個書法,一個拳。」「不誠無物」是廖禎祥的座右銘,也是他兼善書拳二道的心法,他說:「做人道理就是『誠』,由此出發,透過筆端傳達真性情」。所以在書道上,他主張「以最簡單的動作完成想要的筆畫」,很講究情感的融入,譬如寫〈正氣歌〉,會花好大功夫通篇背透,感情醞釀成熟後才動筆。拳法部分,廖禎祥二十五歲就開始學太極,但五十歲遇到太極宗師鄭曼青後,深為折服,放棄前二十五年所學,專心鑽研鄭子太極拳,成為其最後一位太極拳入室弟子。年過半百後,廖禎祥每天晨起即率領學生們在國父紀念館勤練太極拳逾四十年,平時沉著鬆靜,然發勁時,發人如離弦,不拖泥帶水,年逾九旬時仍能在碰觸間就使數名壯漢彈出丈遠。廖禎祥並以拳理入書,書法用筆取之於太極拳的「鬆」、「沉」、「圓」,及「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將太極拳之「靈活、氣滿」發之於書法。「無論是書法還是拳法,關鍵就是氣沉丹田,隨時配合呼吸養氣,累積起來就是內功,運筆時就能自然而發,訴諸筆端。」廖禎祥解釋:「情緒意念要發揮,關節就要放鬆,從丹田出來的氣,跟全身的氣貫通,最終發於筆端、萬毫齊力,有生命的線條就出來了」。風格俊逸作品如人底蘊深厚此外,廖禎祥的書法根植於晉唐,在嚴謹的唐法之中,不見規矩束縛的痕跡,遠追東晉瀟灑俊逸的風格,就有日本評論家稱許他「字形秀麗清雅,根骨就像纏繞鐵絲,相當紮實,底蘊深厚。」廖禎祥曾將書法妙喻為現代人開車,自己教書法如同是駕駛訓練班。「楷書是在市區開車,規矩很多;行書則是上高速公路,維持距離就很自由;草書彎彎曲曲,草法不對就不行,轉不好就發生事故;隷書寫得慢一點像馬車;篆書則更慢如牛車。」而他教學著重橫豎基本功,「橫平豎直做好了,一半以上事就解決了,點捺是變化,我教學生把基本功練好,之後學生要開什麼車子,學什麼帖,他們自己決定。」身體一向健康的他,兩年前患嚴重帶狀皰疹時,有次不慎跌倒,後來行動略有不便,但依然精神飽滿、中氣十足,可見底子深厚,他也直說書法與練拳是他延年益壽之道。今年九十五高齡的他,在國父紀念館推出「不誠無物、氣貫書拳──廖禎祥九五書法回顧展」,民眾將可透過「書論與拳論」、「臨書」、「自作詩詞」、「四體軌跡」四大區塊,一窺廖禎祥書法的進境及風格變化,展期即日起至三月十四日止。 前一篇文章 香港學生是大宗 大學個人申請 境外生大增3成3 下一篇文章 經典創新 衛武營復刻茶花女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於太魯閣事故現場 舉辦三時繫念超渡法會2021.04.1602星雲大師 管理情緒和脾氣2021.04.1203輻射水 57天毀半個太平洋2021.04.1404好滿足! 人氣素食迴轉火鍋 異國風料理吃到飽2021.04.1605【遨遊藝事】 高雄逍遙園與大谷光瑞(上)2021.04.1406喜歡吃豆腐 6款豆腐熱量排行曝光2021.04.1407一生以愛陪伴2021.04.1108今年第一季 死亡較出生多1.2萬人2021.04.1009出生率大降 經濟拉警報2021.04.1410懷孕3周又懷孕 39歲媽生大小雙胞胎2021.04.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太魯閣號事故公祭 佛光山致意南管新挑戰 王心心吟唱長恨歌300本教科書 傳承世代記憶貨郎圖特展 古代移動超市搬進故宮十鼓池中劍 俠客湖畔過招開辦菩提金廚學院 陳瑞珍推茹素善行